跳到主要內容

[書摘/心得]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 (下)

作者:楊定一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2日
ISBN:9789866759703

本書的上半部 (Here) 講外在的環境、飲食跟運動習慣,下半部的重點則是心靈的力量、習慣的養成、還有無時不抱感恩的心! 簡單的轉念就能帶給我們嶄新且真實的生命價值,讓我們自在看待無常的順逆境。

 

疾病的根源是?!   -> 內心的徹底轉變,就是"真原醫"的根本核心

用因果業力的觀點來看,現在的身體狀態是過去累積的結果,有一句話說30歲之前你折磨身體,30歲之後身體折磨你。所以要改善身體健康,要從改善習慣做起。當我們頓悟的時候,就會明白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那麼多刺激,不論是電動、菸酒、還是垃圾食品。今日人類的慢性病,大多起因於跟大自然的不和諧,所以除了注意飲食跟運動外,更重要的是修心,感激身邊一切事物,用正面樂觀態度生活

 

壓力會影響健康

壓力的對人體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大的多,它會讓負責體內平衡的兩大生理系統失調 (「自律神經系統」&賀爾蒙系統)。而克服壓力的方法不是減少造成壓力的事物,而是改變問題出現的時候所持的認知角度,還有問題出現時的溝通方式。感覺到壓力來臨時,調整自己對事情的觀感,用更寬廣、體諒的心去觀看事物,並抱持感恩的態度,相信生命的一切過程,使內心回到平靜。

 

心腦相依 & 身心同步

科學研究證實心臟的電磁場比大腦強度強,是大腦的四千倍,而當人體越和諧的時候,心腦的同步性就越強,測量的方法是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測量心跳速率之頻率間的變化,這個變化來自交感/副交感神經的交互作用。所以HRV可以表示我們的心臟與神經系統間的彈性,並反映出我們的健康狀態。當HRV不協調時,會增加心臟及其他器官的壓力。

上圖是負面情緒下的心律變異圖。在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狀態下,心率變異呈現不規則,這是身心處於壓力狀態的典型例子,會導致身體血管收縮、血壓上昇、能量耗損等。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會造成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癌症、免疫系統失調等各種慢性病。

上圖是在感恩、關懷、慈悲、憐憫等正面情緒狀態下的心律變異圖,心率變化是協調的連續頻率,這代表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

上圖是表示"心率變異跟腦波的同步性"。由於心臟是人體中最強的生物震盪器,它會使身體其他的頻率與之同步。當一個人充滿憐憫關懷之情時,心率變化就會穩定,腦波也會同步配合。

當身心呈現上述合一狀態(coherence)的時候,身體就像一個和諧穩定的小宇宙,免疫、消化、循環、思考、創造力都會大幅提升。但要達到上述合一性無法直接由心臟切入,因為人類無法控制心臟跳動,但我們可以訓練呼吸,透過呼吸頻率的調整來引導心跳及其他頻率合一。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正常吸氣後接以細而長的呼氣,以此降低呼吸次數、使情緒沉穩,然後讓心跳跟腦衝動減緩,使每個細胞都充滿能量。除了呼吸外,還要調整自己的心境成為一個體諒、感恩、慈悲的人,那就是活在一個合一的狀態。

 

靜坐能提升人體機能,改善憂鬱跟焦慮


這幾年來大家越來越能接受靜坐的好處,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很多人親身體驗到靜坐帶來的改變,從上圖可以看出,靜坐時候的人就像動物在冬眠一樣,對氧氣需求減少,代謝廢物的累積也減少了。現在人的工作壓力那麼大,學會靜坐可以改善很多的身心疲憊徵狀。除此之外,靜坐可以提高人的創造力跟想像力,而且長期靜坐效果更好。Dr. Robert K. W. 的研究比較靜坐4個月和2周的人腦波運作情形,發現2組靜坐者的腦波都會出現同步情形,但學習4個月的靜坐者,其α腦波同步的情形更好。當α腦波同步時,左右腦波與身體各部位頻率都呈現同步,並激發出無限潛能與創造力。


作者歸納世界上不同的靜坐方法,發現重點在"止"(集中專注)跟"觀"(觀照觀想),而真正的靜坐,不止是打坐呼吸,而是對生命萬物的充分理解,理解之後我們就能平息心中困惑,真正的放下。放下貪、嗔、痴,理解我們此刻就是完美跟完整的,我們才能將生命交給大眾,為他人服務奉獻。


一切歸心 (心是能量中心)

心臟智慧如同「EQ」,導引了我們每個人的自我覺醒、與人跟生活的關係、行為、反應以及直覺。心跟腦不同,頭腦的運作方式是線性邏輯的,每個念頭都受到過去經驗和思維所影響,在面對意想不到的新情境,需要新觀念突破時,會覺得力猶未殆。心的資訊處理方式則是非線性、直覺化、直接的,隨時能迎接新的想法與新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心更重視各種情緒性核心價值,例如感恩、關懷、誠懇、慈悲、寬容、耐心、體諒以及內在的平靜等,透過心的思考,即使大腦不斷地干擾及扭曲,我們仍會回到基本的核心價值。

    抽離情境的簡單方法 :「定格練習(freeze frame)」可以幫助自身的情緒管理。每當碰到委屈時提醒自己三個步驟:
  1. 凍結(freeze)或是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time out),把回答的意念降到心底深處。
  2. 想像將自己抽離出來到最喜歡的情境,例如想像自己徜徉在藍天白雲下的海灘,或回想任何一個曾經令自己開心的事件。
  3. 問心會怎麼回答。
利用上面三步驟來傾聽心的聲音,心的答案跟腦的答案絕對不同。 此外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謝謝」二個字!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說聲謝謝,不論說出口或是在心中默唸,都能幫助念頭歸零。

心靈聖約

所有的古代智慧都告訴我們,心念的徹底轉變是治療一切疾病的前提,開啟心靈才能回到平衡。作者鼓勵大家每天都能做心的四個功課,在日常生活中依序默想四件事:「感恩」「懺悔」「希望」「回饋」。將束縛我們的疾病或困擾,轉化成祝福。還有,要多說正向的話,例如「謝謝」。

改變習慣

改變習慣最大的障礙就是以為習慣來自思想,以為習慣要靠意志力改變。要如何改變習慣?

  1. 著眼在新行為,少去想就習慣,多想要建立的新習慣,就能愈快隔除舊習。
  2. 把重心放在自己已經有的好習慣上。停止對壞習慣的執著,想著我們有那麼多的好習慣,就能意識到我們內在有如此奇妙的成長力量。常想著要戒掉好習慣,只會讓他更壯大。
  3. 多想像我們想做的,而不是不想做的。每天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花幾分鐘想像自己做新習慣的動作。
舉例來說: 小明從小患B型肝炎,病況嚴重到肝衰竭,自然療法醫生勸他改採生機飲食並減少吃肉,對小明來說簡直晴天霹靂,因為他最愛吃速食,很難下定決心改變。有一天醫生對他說,不要想甚麼改變飲食的事,也不用壓抑吃肉的慾望,盡量習慣生菜沙拉這類菜單就可以了。小明隔天就照辦,他發現原來新鮮蔬菜可以有那麼多種料理,還可以加上各種天然調味料讓菜餚更可口,他開始想像每天調製食物是多麼開心的事,每天嘗新之事變成一種享受的經驗。小明很快就改變了飲食習慣,得到了健康,還成了營養療法的講師。

上圖是腦細胞跟神經細胞發展欲望的示意圖,欲望被壓抑時,會有越來越多能量在此累積無法釋放,最後細胞漲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就會想辦法來解放能量。所以光是壓抑欲望並不能改變習慣,惟有當欲望透過其他好習慣紓解時,改變才會發生。還有,肌肉細胞與神經細胞相連,運動肌肉是唯一能真正影響腦部傳導路徑的行為,所以要改變習慣要藉由真實的肌肉活動才行。只要開始做新行為,不要再想舊習慣,就是改變習慣的最好方法。 (建議大家可以看這本書: The Power of Habit,對養成好習慣有完整的攻略)

拋開恐懼、回到慈悲 Return to Compassion

大多數人都活在恐懼跟不安全感中,恐懼會被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給察覺,讓身體處於"交感過盛"的極端狀態,自律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無法聯繫。面對恐懼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練習它的另一面"慈悲",時時刻刻將慈悲表現出來,就是中合恐懼最有力的方式。慈悲發出來的振動場能層層相遞到體內所有的細胞、微細體跟意識層次,最後形成無法穿透的共振場。

作者認為,我們並不是毫無目標地漂浮在生命之流中,我們完整且有無限潛能!透過實踐慈悲與其他慈悲的化身,我們會了解,我們原本就是完美的存在,而我們也不需要再去追求比完美更完美的了! 生命的種種挑戰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想起自己是誰,日常生活就是考場,如果能夠時時發慈悲心,就能證明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生活在慈悲中,我們開始能夠信賴生命裡的一切過程,我們不再為負面的事情沮喪、或對不如意事失望,更不會堅持自己主觀的對錯而增添煩惱。

記得快樂

人類生下來就是快樂的,我們有喜悅的天性!快樂不是等著我們去取得的事物,而是我們『已經是』的狀態。因此,當我們平衡/平靜/慈悲時,我們就快樂了。我們不能變的快樂,我們只能維持快樂、記得快樂。疾病就是快樂的相反,維持快樂,疾病就會遠離,快樂是對付疾病最有效的處方。

 

全人教育 Whole person education: 追求真善美、強調勤勞樸實

作者鼓勵孩童探索古代典籍,例如:朗誦《大學》、《論語》、《孟子》、老莊、唐詩等,接觸古代聖賢的智慧能幫助孩童建立道德感,也能幫助孩子們徹底轉變心靈。在孩童讀經的過程,腦波有明顯趨緩的現象,可以從快速的β波慢到α波,甚至某些孩童可以達到θ波,也就是一般的睡眠波,甚至可達到左右腦波同步的合一性。這種腦波同步現象相當罕見,一般是在深度靜坐或在高度創意狀態下才可能產生的。因此推廣讀經,不但能讓孩童的行為舉止改善,且記憶力、數理或其它學科方面的表現也會有進步,對孩童的身心發展都有直接的幫助。

看了那麼多文字,最後還是要來個重點複習,我們就從今天開始,能做到一樣是一樣,因為健康是我們最珍貴、再多錢也換不回的東西。


Melody的每日健康行動整理: 

  1. 多接近大自然,每天照1-2小時的陽光
  2. 飲食要每餐吃50%蔬果跟豆類食物,生機飲食營養好,沒事多喝水。
  3. 運動,多伸展,關節好,不會老 (作者提倡螺旋法的運動,請參考Youtbe 影片)
  4. 身心和諧才健康,從靜坐跟呼吸著手增進心腦同步。
  5. 在日常生活中依序默想四件事:「感恩」「懺悔」「希望」「回饋」。將束縛我們的疾病或困擾,轉化成祝福。
  6. 著眼在想要建立的新習慣,多行動,並常常鼓勵自己現有一些好習慣。
  7. 生活在慈悲中,我們已經是完美的。
  8. 記住我們已經是快樂的。



繼續閱讀 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 


留言

  1. 整理得很好,也認同你最後的整理。可以再多說一下螺旋法運動嗎?

    回覆刪除
  2. 感謝吳董的留言。螺旋法運動其實很多中國拳法都有用到,聽說長庚醫學推廣的這套是從太極拳引申而來,源於道家太極觀念中「陰陽更生」的旋轉原理,是藉由扭轉身體的來養身。可以運動人體九大關節:肩、肘、腕(手部三關);腰、脊、頸(身軀三關);胯、膝、踝(足部三關),使其透過無限放鬆式的旋轉扭絞,由外而內,由淺而深逐步絞緊鬆弛;還有在深、長、綿、勻的呼吸吐納中,配合肢體、筋骨的鬆透舒展,使氣息流注全身。

    請看教學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JhTda7xzLrs&feature=share&list=PLPYQqSycx_SA1ig9WP6cRmwaNFcCew8uk

    回覆刪除
  3. 又被勸敗成功一本書~美樂蒂真厲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靜坐也是重點之一呢,改天妳再指導一下我們吧~~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識。 推薦書單連結 被討厭的勇氣 當下,與你真誠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書單] 李家同最愛的40本書

世界文學 《一個都不留》阿嘉莎.克莉絲蒂 《白馬酒館》阿嘉莎.克莉絲蒂 《三口棺材》約翰.狄克森.卡爾 《 Y 的悲劇》艾勒里.昆恩 《科學怪人》瑪麗‧雪萊 《隱形人》 H. G. 威爾斯 《化身博士》史蒂文生 《美麗新世界》阿道斯.赫胥黎 《華氏四五一》雷‧布萊貝利 《基度山恩仇記》大仲馬 《雙城記》狄更斯 《白鯨記》梅爾維爾 《海狼》傑克.倫敦 《老人與海》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