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最成功的人如何管理每一天? (關鍵18分鐘)



        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書,都想教會讀者怎麼完成所有的事.... 但這是個錯誤,因為在資訊氾濫的時代,要完成所有的事是不可能的,學習放手,和選擇專注的焦點一樣重要。想用加法做時間管理,倒不如減法有效。最成功的人管理每一天的方式,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看自己,弄清楚什麼最重要,什麼該優先,然後專心一致,持續的向目標邁進。



管理這一年

一年想做太多事,肯定什麼事也做不好,何不只放五個重點?把五個重點分配在 工作家庭個人三大領域,並把九成的時間都花在這五大重點上,一年下來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穫。每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並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時間被不重要的事情給偷走、分掉了。

那要花在哪五件事?  每個人都不一樣,探索自己是一生的功課,試著問問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誰? 最讓自己驕傲的事是什麼? 做什麼事的時候最廢寢忘食? (玩神魔之塔不算阿..) 為什麼? 唯有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才不會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港星莫文蔚在訪問的時候說:「我四歲起已喜歡在人前歌舞,要父母和哥哥坐著看我表演。我自小已經肯定將來會幹這一行,所以參加很多朗誦、彈琴、跳舞等比賽,處心積慮做明星。雖然父母不很贊成,但他們對我有信心,明白我不是做壞事,由得我去嘗試。」 一般人沒有莫文蔚那麼幸運,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和大家一起考高中、大學、往最熱門的行業或公司鑽...何必浪費時間摸索嗜好呢? 

只是,花時間去追求真正愛做的事,找到你的同好,短期看來是浪費時間。但長久來看,做喜歡的事會讓你在職場有比較好的立足點,讓你更容易「熬」過成為專家必須的「一萬小時」。能力弱點獨特之處熱情所在,這四點是成功與快樂的基礎。這四種元素的交會處也是最佳投注時間與精力的所在。所以,想盡辦法去參加能贏的比賽,即使這表示你必須自己發明一個。

管理這一天

最簡單的時間管理方法,其實是養成習慣。以腦科學來說,就是利用模組化的思考方式來減輕大腦的負擔。把想做的事情自動化了,就不需要拼命用毅力去做,所以可以減輕意志力的消耗量。 就像小學生跟國、高中生,幾乎每個人能不費力的在早上7點半到學校,身為上班族的大人卻大多做不到,這並不是大人的意志力比較差,而是學生從小就習慣早到的關係。

在工作上, 若能養成這18分鐘的好習慣,就能夠幫助你善用每天寶貴的時間,產值極大化。
.上班前花5分鐘,規劃當日工作重點。
.每小時花1分鐘,重新聚焦。把手機設定成每小時響一次,當嗶聲響起,深呼吸,問問自己,過去一個小時是否有生產力?
.下班前花5分鐘,誠實檢討並反省自己。問自己三組問題,例如:今天過得如何?今天學到了什麼?需要向誰回覆最新訊息嗎?快速寫幾封電子郵件或打幾通電話,確保自己與應該聯絡的人聯繫。

管理你的環境

   迪士尼樂園的獅子不管是夏天、冬天都會固定坐在一個大石子上,讓所有的遊客都能看的見。其中的秘密,在於那個石頭是溫控的,冬暖夏涼,所以聰明的獅子當然會選那最舒服的點休息。想要提升行動效率,最好創造適合的環境,讓你自然而然就達到目的。例如作家最痛苦的就是趕稿,網路在趕稿時就成了罪惡的淵藪,釜底抽薪之道,是找一個沒有網路的咖啡廳坐好,最好也別帶smart phone,把環境設定好之後,專心寫稿就容易多了。


pic from http://vacationearing.com/disney-world-lions/


這個世界不獎勵完美但獎勵生產,要達成生產只能透過不完美。別試圖一次成功跨越一大步,只要持續進行就好,挑選容易管理的小目標,好好執行,執行小任務能讓你更常成功,因此建立自信。如果你的每個目標都能在一天或更短的時間內達成,你會擁有無數成功的機會。

任何人可以達成任何事,只要具備三個條件:
.你想到達成
.你相信自己可以達成
.你享受嘗試達成的過程
如果可以,我還想加上一個, 你達成之後要做什麼?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作者:Peter Bregman 
譯者:陳雅茜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27日 
ISBN:978986320131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