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2個引爆學習的工具 (Teaching That Changes Lives: 12 Mindset Tools for Igniting the Love of Learning)

身為孩子的父母或職場的上司、教練,你是用開放、積極、有好奇心的學習者思維習慣」還是用消極、封閉、無動於衷的評判者思維習慣? 你的思維習慣影響著雙方聆聽、學習與理解的方式,也決定學習的氛圍跟成效。

 每個人都有身為學習者及評判者的部分,身為學習者 Learner」的你,心態開放、有好奇心、敢於承擔責任;處在評判者 Judger」狀態的你,心態封閉、喜歡品頭論足、責備他人。你可以從學習者的道路轉向評判者的道路,反之亦然。遇到挫折或心情低迷時,我們本能容易往評判者的道路走。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評判者思維會較常出現、甚至根深蒂固 (過去打罵式教育的遺毒)。






利用ABCD四步驟瞭解自己的思維模式,能幫助你從評判者」走學習者」:
  1. 覺察(Aware:問問自己,我有評判者思維?
  2. 呼吸(Breathe:深呼吸緩和情緒,避免消極情緒的蓄積和爆發。
  3. 好奇(Curiosity:坦然面對自己在某方面的無知。問一些具有實質意義的問題,例如: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對這件事的預先假設是什麼?
  4. 決定(Decision:決定自己的選擇跟反應方式。

 
調整思維習慣的12個工具
你可以運用以下工具,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
http://inquiryinstitute.com/wp/wp-content/uploads/2014/05/QuestionThinkingModel.jpg
  1. 從錯誤中學習: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每次都是學習的機會。
  2. 鼓勵他人提意見:聽取他人的意見,保持頭腦清醒。
  3. 培養好奇心:對自己和外界都抱有開放的心態。
  4. 善於提問:養成提問的習慣。
  5. 對主觀臆斷提出質疑:要知道自己對凡事都抱有某種假設前提。無論何種情況,都要不斷通過提問來杜絕主觀臆斷。
  6.  培養有韌性的學習者思維習慣:不要給任何人、事、物貼標籤。即使讓他人暫時左右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或出現評判性行為,也要有信心的及時修正。
  7. 抱著學習者的態度去聆聽:聽別人說話時,要全心聆聽,進行思考和琢磨。不要自以為聽其言便知其意。
  8. 使用選擇地圖 (choice map):看一眼下面的選擇地圖,幫你釐清並控制思維方式。
  9. 變換問題:一旦出現評判型思維的端倪,就要不斷提醒自己,為自己的負責。
  10. 問五大問題:做重大決定時,問這幾個問題,以便有效落實計畫。
    1. 我對自己和他人有什麼期望?
    2. 我此時的思維習慣是學習型還是評判型?
    3. 在聆聽他人的觀點時,我是抱著學習者的態度,還是評判者的態度?
    4. 我在做什麼假設嗎?
    5. 當下的我,決定要做學習者還是評判者?
  11. 用提問腦力激盪(Q-Storming)來突破:透過腦力激盪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來改善教學策略。
  12. 近朱者赤:和具備學習型思維的人一起工作。
    選擇地圖

Ref: Teaching That Changes Lives: 12 Mindset Tools for Igniting the Love of Learning   By Marilee Adams

Marilee Adams, Ph.D. is an author, organizational consultant and facilitator, executive coach, and professional speaker. She is president of the Inquiry Institute, a consulting, coaching, an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She is an Adjunct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t American University in the Key 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 and is affiliated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s Global Learning & Leadership Group at Teachers College. She is also on the board as an advisor for Learning Forward New Jersey. (Amazon上作者說明)


Pic: 
1. http://www.toonpool.com/cartoons/moses%20life%20coach_70760
2. http://inquiryinstitute.com/
3. Amazo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