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再見,平庸世代:你在未來經濟裡的位子 Average Is Over: Powering America Beyond the Age of the Great Stagnation


當電腦越來越強大,人力是不是會越來越不值錢?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未來的紡織廠裡面只需要一隻狗跟一個人,人負責餵狗,狗負責阻止人接近機器。現在的電腦不但會創作文章跟音樂、派遣警力到最可能犯罪的時間地點,還能在愛情配對網站上算出你最適合的對象。
       
       而且人類的行為比自己想像中容易預測,例如只要分析你上網購買的產品,就知道你是否懷孕,還有大概的預產期。利用機器智能,能分析人類的行為跟意圖,例如分析你可能會買的商品、測謊、揪出網路上的假評論等等。創業家跟科學家能利用智慧型電腦開發產品,而且不用經過政府的許可。所以有一天,你能帶著你的手機出門約會,App會告訴你對面的約會對象是否在說謊,還有你是否真的喜歡她。

         因為電腦的進步,勞工已經不再是稀有的資源。現在的稀有資源包括優質土地、自然資源、智慧財產權或創新點子、和有獨特技能的優質勞力。缺乏特殊技能的勞工、銀行存款或投資公債的一般儲蓄都是普通資源。還好,電腦在摧毀某些工作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工作,金融業、善用電腦的人(網路業、寫程式的、管理利用數據的數理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行銷業都是需求較高且能賺到錢的工作,如果能結合不同專長就更有機會了,例如臉書的創辦人Mark其實是念心理系的,這種懂電腦又能解決人類需求的人最吃香。此外,能滿足少數頂尖高收入族群的服務就是未來的商機 (有錢的人想凸顯自己的特別跟財富,也想享受頂級的服務)。



(國家發展委員會「未來3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評估」報告指出,電子商務人力需求量居評估的31項產業別之冠,三年需求超過4萬5000人,又以管理、行銷企劃人才需求最高。2015-04-06)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社會,真正高薪的人非常少,只佔美國人口的3%,且多為高知識分子。以近十年的美國資料來看,博士、醫法商碩士的薪水上漲5%,一般碩士薪水下跌7%、學士薪水下跌8%。 中等技能的白領工作 (文書、行政、業務)跟薪資會越來越少,低薪低技能或是高薪高技能(科技&管理職)的需求會增加。所以你要做的,是累積多元智慧,行銷、管理跟數理科技技能會有較好的回報,缺乏技巧的勞工則落入勉強餬口的窘境。除了知識技能,現代的科技業職場需要的特質還有精確執行任務長期一致的協調能力、激勵生產與合作的高昂士氣


http://cdn.static-economist.com

        這幾年美國的就業狀況不好,2011年的失業率是9%、2012年8% ,失業率看似下降,但真正的原因是很多人乾脆放棄找工作,所以真實的失業率超過10%。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真正結束,許多年輕男子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所以乾脆放棄工作。歐洲也有很多年輕人不工作,像是柏林就有1/5的人靠社會補助金生活。



       好工作難找的結果是「微工作」崛起,美國勞工開始自行創業,2010年每個月平均有56萬5千人創業,是十年來最高的數字。




        1997年的IBM電腦「深藍」打敗了西洋棋大師卡斯帕洛夫,當時震驚世界。現在,一套會下西洋棋的電腦程式只要40美金,而且越來越進步,能更快就打敗西洋棋大師。因為電腦已經比人腦會下棋,所以產生了一種新的西洋棋比賽方式叫「自由棋」,讓人類跟電腦合作,你可以一邊下棋一邊諮詢電腦的意見 (玩法時間緊湊,通常只能下六十分鐘,每步15秒),快速思考跟迅速處理資訊,是「自由棋」獲勝的關鍵。如果沒有電腦程式的幫助,即使是最厲害的西洋棋大師,也沒辦法擠進決賽



         現在的西洋棋大師比賽前,常會花很多時間去尋找特別的開局方式,並用電腦分析那些走法,然後應用在比賽中。如果你是很認真的棋手,又記得住電腦給你的資訊,你的棋藝就會精進許多。在未來的世界裡,好的員工能夠善用電腦資訊、與電腦合作、並在許多時候相信電腦的判斷 (因為電腦比你理性的多,而且你太常依靠直覺而犯錯)。就像Google已經成為大家的家庭醫生,數百萬人會先Google過才決定是否要就醫。

        具生產力的勞工 + 電腦 = 最好的團隊。智慧型電腦肯定會取代部分勞工的位置,但也會增加優秀勞工的價值。要成為有價值的好員工,作者多次提到 "conscientiousness審慎嚴謹性",這樣的人會不斷深造並精進自己,而且很多創新的技能是學校不會教的,能持續勤奮自學或從工作經驗中進步,才能脫穎而出。 (想知道自己的Conscientiousness跟台灣常模相比如何,可以做這個線上測驗)

        許多美國人認為就業市場低迷,是因為工作被中國人搶走了。但那並不事實。國際貿易和投資能促進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而當工作外包的威脅越大,美國越需要移民來維持競爭力。

         高學歷的人會群居在某些城市,如果你希望有高收入,就要去競爭激烈的城市跟其他高學歷的人學習。人力資源會集中到某些大城市,有些區域則成為養老的地方。城市的房產價格也有巨大差異,例如要去洛杉磯跟紐約買房可能要花50萬美金,淡去德州只要15萬。所以德州移入的人數越來越多,因為大家都希望可支配所得可以多一些。

        學歷很重要,但教師卻可能會被線上課程給取代,激勵學生的專家、讓學生認真念書的教練、非常昂貴的菁英訓練班變得搶手。因為教學課程越來越容易在網路上取得,但困難的地方在於你能不能成為認真的好學生,勤奮向學以擠進那3%的高知識份子窄門。





我覺得這書的前半本不錯,後半部開始發散,變得混亂。書裡面的觀點太多(有的還互相矛盾),不能拼湊成一個主軸,而且說明了趨勢而沒有解答,(這些問題的確沒有簡單答案)看到最後有點失望....

持續看到有用新訊,請加我Facebook好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