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


他是文藝復興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1452年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他的《最後的晚餐》跟《蒙娜麗莎》,大家都耳熟能詳,還是電影跟小說的題材。除了繪畫,他還設計過直升機、飛行器、城市防禦及排水系統等,是最著名的跨領域奇才。

如何更接近達文西? 本書介紹達文西的生平故事及在不同領域的貢獻,接著從七個面向分析這位文藝復興大師,並提出能幫助我們發揮潛能的練習,第三部分則簡單介紹素描的技巧,原來素描能幫我們離天才更近。

達文西的七原則:

  1. 好奇:對生活充滿無窮好奇,終生追求,學習不懈。 
  2. 實證:從經驗中求證知識的真偽。堅持。願意從錯誤中學習。
  3. 感受:持續精鍊感官的能力,特別是視覺能力,以追求生動的經驗。
  4. 包容:願意擁抱曖昧、弔詭及不確定。
  5. 全腦思考: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
  6. 儀態:優雅風範、靈巧雙手、健美體格及大方舉止。
  7. 關聯:了解並欣賞萬事的所有現象皆是相關聯的。一種系統性思考。

先養成寫日記或記筆記的習慣

「人的記憶力不可靠。最好準備一本筆記本在手邊,隨時可將眼前所見的事物速寫下來……」
達文西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以便隨時記下靈光乍現的想法、印象或觀察。達文西的筆記本現存七千頁。他的筆記包括笑話寓言、觀察和想法、省思、哲學性的沉思和預言、發明草圖….等等。

1994年11月,電腦大亨比爾蓋茲以三千零八十萬美元的高價,購得達文西1506至1510的十八頁筆記《萊斯特手稿》,每頁可展開。不要吝於寫筆記,有天它可能會成為無價之寶。
《阿倫德爾手稿》由大英圖書館珍藏,記載了機械學、雀鳥飛行、水底呼吸儀的草圖等。

素描比你想像中實用
達文西強調素描是繪畫和學習觀看的基礎,不只是插圖,而是了解創造與創意的關鍵。
下列七項假設為你打好基礎,樂在素描:
  • 你會素描。(若你能看,你就會素描)
  • 素描的目的在發現
  • 素描是為了你自己
  • 你很可能並不真正認識事物的面貌
  • 練習素描時,你應該把心中的藝術評論家擺在一邊
  • 有人指導會很有用
  • 素描是一種學習過程,要教你如何一輩子都以新鮮眼光看事物。
重新定義成功
達文西為何留下這麼多未完成的作品?有人甚至因此稱他為失敗者!  然而菲力普森教授認為,批評達文西為失敗者,就像批評哥倫布為什麼沒有發現印度。比作品更重要的,是達文西這個人,他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最極致典範。若要公允評價達文西的各項成就,得寫一本百科全書才作得到。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定義,只是一種外部參照的社會價值觀,抑或也可以是內部參照的使命?在數百年前,達文西就開始著手研究藝術、軍事武器、工程科學、解頗學....等,留下數千頁的筆記與眾多的研究成果,留給後世無限啟發,這樣的貢獻,難道算不上一位成功的學者? 我想以此故事送給困在完美主義者的人們 -- 不完美就不是成功嗎?成功是否一定要完美?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
歡迎加我 FaceBook 好友



P.S. 達文西與NLP
從7項達文西原則,看NLP的課程如何幫你發揮大腦潛能,成為天才:
  • 好奇--覺察力的提升
  • 實證--後設模式,後設模型,T.O.T.E.策略運用
  • 感受--視、聽、觸、嗅、味V.A.K.五感能力的活化
  • 包容--多重人稱,重新框架,as..if..框架,未來模擬
  • 全腦思考--向上向下歸類,大塊小塊,多元觀點
  • 儀態--身軀語法,外顯姿態與內心的一致性
  • 關聯--側向歸類,隱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