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把成功變成習慣

最近的暢銷書,作者是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的教授,我本來以為會有一些跟設計、創意有關的內容,但九成的內容都是老教授循循善誘的人生經驗談,還有許多心理學的內容,例如「自我效能」、「自我形象」、「利用五感」等等。
第一章說明設計前要打破自己的成見跟限制!第二章在說決定之後就不要找藉口,要為自己負責...。裡面有很多的小故事,企圖鼓舞想創新但裹足不前的人相信自己,並嘗試實做。後面還講了溝通跟人際關係的重要,以及使命感與身心合一的重要,拉拉雜雜各種主題。

我很贊成作者的理念,相信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關鍵,否則不會有那麼多高智商低成就的人。書中激勵人心的小故事也寫得流暢有新意,所以如果你是年輕學生或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這本書值得一看,畢竟是老教授的珍貴人生經驗。但如果你平常就喜歡閱讀,又不缺乏基礎心理學知識,看完書後可能會因為沒有得到新訊息而失望 (呼~還好這本書是跟人家借來看的)。

鼓勵人心的故事拿來寫成重點筆記就沒意思了,所以我只記錄跟設計思考有關的內容:
設計思考是什麼?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群人為了解決設計挑戰的通用作法。原則如下:
1. 用「同理心」思考使用者的需求
2. 界定並釐清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 發想、找出解決之道
4. 實作(先做出簡單的原型)
5. 測試、搜集回饋意見
打開創意腦
  1. 找出真正的問題,並且問對的問題
    • 我要堅持把床修好? 還是乾脆買一張新的床。
  2.  用新的框架看待問題
    • 我要如何找一個伴侶? v.s.我要如何不再感到孤獨寂寞 
    • 我要如何設計便宜的嬰兒恆溫箱? v.s. 我要如何幫助嬰兒保暖
    • 如何讓孩子不怕MRI? v.s. 我要如何把MRI遊戲化
西班牙的醫院將MRI變成太空冒險

創意策略的22個方法,找你喜歡的方法把它用熟吧!
1. 努力工作,歷經多次挫敗
2. 創造一個美好的工作環境
3. 放鬆,讓潛意識為你工作
4. 找不同背景跟經驗的成員一起來天馬行空的「腦力激盪」
5. 用一張「清單」列出所有可能性
6. 依上述清單詳細列出細項跟待辦事件
7. 型態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把不同屬性欄位的東西互相嘗試搭配
8. 構想筆記idea logs:隨時隨地把你的idea記錄起來
9. 幽默:即使嚴肅的東西也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發想
10. 與人交談
11. 強迫轉型清單接龍:放大、縮小、反轉、結合。。。
12. 異種結合synthetics:可以把矛盾的概念合在一起,例如攻擊人體的「疫苗」
13. 畫流程圖 diagraming physical process
14. 如果?what if? 跳脫主流框架思考,「如果」沒有地心引力會怎樣?
15. 決策矩陣
16. 逆向思考,由結局往回推
17. 故事板storyboards
18. 抽象階梯 how-why diagram
19. 用鼻子想 nasal thinking (換個角度思考)
20. 心智圖
21. 圖畫式思考(例如畫圈圈集合圖,找交集)
22. 自我圖解 (有點像是佛洛伊德的自由聯想法加上畫圖的概念)





更多本書相關資料在此
原文作者:Bernard Roth
   譯者:譚天
出版社:大塊文化 

 






圖片來源
http://educate78.org/category/school-design-lab/design-thinking/
http://www.digitaljournal.com/life/health/barcelona-hospital-turns-mri-into-a-space-adventure-for-children/article/40436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