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政府、部門、團隊、個人,就像是一座座的穀倉。現代社會中的組織越來越龐大,人們在大組織裡,被分門別類、像小螺絲釘一樣各司其職,這樣的分工雖然帶來高效率,但也會帶來缺陷甚至危機。


我並不會特別推這本書,因為裡面沒有什麼新鮮的觀點,而是將分工帶來危機這個議題賦予新鮮的名字,再搭配有趣的故事跟清楚的論述,因為剛好家人買回家了我就順便翻翻看,一開始覺得無聊,看了一兩章之後被作者的文筆跟說故事的能力吸引,作者人類學博士的背景讓這本書不再只是另一本無趣的商業書籍,還可以講到文化、神話、心理學。

書中講到幾個範例表達了作者對分工的想法。

-日本Sony因為過度分工,部門太多各自為政,減弱創新力道,導致公司衰敗。
-瑞銀集團分類系統顛倒錯亂,深陷金融危機。
-紐約市政府保持辦公室空間開放,強迫員工攜手合作,進而破除穀倉。
-Facebook利用新人訓練跟團隊輪調等制度,打破內部階級和團隊的界線,雖然效率降低,但是更有創意。

-"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顛覆傳統的醫療分類系統,成為醫界榜樣。這個故事讓我想到紅到拍第四季的派遣女醫Doctor X,醫院裡面派系林立,外科醫生分成兩大部門整天鬥法,內科醫生,護理部也各有山頭互不相讓。白色巨塔裡的鬥爭,犧牲掉的是病人跟醫院的權益。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的做法是這樣的:

  1. 將四萬三千個員工撕掉既有的"醫師"跟"護士"標籤,把所有人都視為"照護者"。
  2. 把組織架構打散,不用傳統的醫生科別制度,而是以患者或疾病角度成立新部門,成˙立27個新中心,包括皮膚整形中心、消化疾病中心、癌症中心等,讓不同科別的醫生攜手治療病患。
  3. 醫生領固定薪水,發放紅利的基準是分享制,而非有功才有賞
十年下來的改革讓病患滿意度大幅提升,醫療技術評比名列前茅,連醫療成本也降低許多。



作者在結語的部分整理了數個打破穀倉效應的啟示
  1. 讓團隊界線保持靈活彈性,藉由特定活動讓部門常合作,利用空間設計消弭不同部門的員工距離
  2. 反思薪資與獎勵機制。有功才有賞的方式很難讓人有整體思維
  3. 資訊流通很重要,利用現代電腦科技幫助資料共享。創造解讀資訊的內部文化,培養了解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翻譯"不同知識領域的語言。
  4. 打破原有的分類系統,試著實驗重新分類。例如傳統醫院分內外科,傳統媒體分政治、財金、體育版 (948794狂的卡提諾狂新聞感覺就是一個好範例)
  5. 利用電腦以不同方式替資料重新分類,測試新的資料方法
對個人來說,利用人類學的特質,以更開放的心態去觀察事物、傾聽他人的說法,試著了解與比較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不被既有的文化跟思維所侷限。是作者認為能增加想像力,跳脫穀倉效應的方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理諮商推薦書單

PTT上總有人詢問有關心理諮商的書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偏愛的經典,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喜歡的諮商書籍唷。 最感人:活出意義來 最好看:歐文亞隆的小說、熱鍋上的家庭 最難懂:現象學、榮格... 最經典:成為一個人、夢的解析、自卑與超越 讀不完:紅書 最時尚:當下繁花盛開、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考試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By Gerald Corey 出版社:張老師、心靈工坊占大宗 最推薦:美樂蒂的嘔心瀝血一年寫出來的新書,從心理諮商的觀點探討為何金錢沒有朝你滾滾而來。 絕對是你今年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更多資訊請看這裡 書單推薦 活出意義來 (M 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義的呼喚) by  Viktor Frankl   本書不僅被譯為數十種語言,而且銷售破千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排名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所以好看程度不用多費唇舌介紹 (而且這本書蠻小本,很快就看完囉~)。 作者Viktor Emil Frankl,是1905年生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還是 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匹茲堡、達拉斯等地的教授。他創立「意義療法」,也被稱為「第三維也納學派 」 。 Frankl 是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在 集中營度過了3年時間,所有親屬中只有妹妹倖存。他在本書中 追憶一生,從童年談到集中營,還有他的人生的態度跟體驗。有了這樣的生命歷程,F rankl的書特別有療癒力。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家族治療大師 Carl Whitaker醫生在亞特蘭大精神病院開始發展家族治療的雛型, 1965年起在 大學精神科任教。 這本書是他及弟子 納皮爾博士合著的, 用半小說的方式描述家族治療的歷程: 謝維達一家因為女兒的問題來到作者的心理治療所,但問題真的是來自女兒曉雅嗎? 還是因為父母的疏離才導致女兒的變化。在幽默又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帶領下,家庭成員開始漸漸的改變,子女不再無意識的成為家庭中的替罪羔羊,父母也找到自己的方向。  故事 情節高潮迭起,四百多頁一下就看完。適合外行人也適合專業人士,讀完能對 家族治療有基本的認...

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讀書心得 (TA溝通分析)

我很喜歡看日本作家寫的書,就像日本俳句那樣精簡有力。 在作者仔細編排下,每個章節就像一篇小短文,便於閱讀,重點清晰加上貼心的圖示,不用耗費太多的認知頻寬就能有所收穫。這樣的書很適合想要多了解自己或對心理學有好奇的一般大眾,也是認識TA(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的好入門書。

人際溝通與修心秘訣:勇於不敢,愛而無傷

說來慚愧,我以前真沒讀過莊子,實在是蔡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的系列書太紅,每次逛書店都會看到,才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來看。我一開始看的是漫畫版,很快就被吸引而深深著迷。 漫畫版的莊子為我這種古文不佳的讀者去除了閱讀障礙,發現原來這個千年前的哲學放在現代也這麼有意思。跟近百年發展的心理諮商理論、近五十年流行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我愛的金剛經都很相容。